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上海篇
吕舒扬
建国前,上海就有“东方小巴黎”之称。可见当时上海的生活条件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。建国后,上海的居住条件几经坎坷,简单总结一下,几十年来的变化也令人唏嘘。
建国以来, 上海住宅户型的演变主要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:
起步阶段( 1950~1959) : 这一时期上海住宅建设主要任务是解决大量工人的基本居住要求, 户型内空间以寝卧为主, 多户共用厨房、卫生间,
滞缓阶段( 1960~1976) : 此阶段户内空间仍以寝卧为主, 多户共用厨房卫生间, 甚至取消户内卫生间。1975 年以后略有好转,恢复独门独户,
充实提高阶段(1977~2000) :通过住房商品化改革, 至2000 年基本解决了上海居民的住房难问题。户型内部空间中厅、厨、卫、阳台等公共空间不断受到重视, 到1990年代末一度流行“大厅小卧”的设计风格,
多元化阶段(2001 年至今) : 上海住房完全商品化, 住宅消费群体构成日益复杂, 户型设计日趋多元化。户型内部空间进一步细化, 除卧室、厅厨卫、阳台等传统空间以外还增加了储藏室、客房、阳光室、客卫、书房等空间。
1985年以来历次上海住宅设计标准的变化情况表
住宅标准颁布年代
层数
户均建筑面积(平方米/户)
卧室标准
客厅标准
厨房标准
卫生间标准
储藏室标准
阳台标准
1985
5-6
50
南向为主
过厅
独用
预留洗衣机位
壁橱、小储藏室
生活阳台
12-30
60-65
1990
4-6
42-50
至少一间南向
过厅或起居室
设外窗或开向走廊窗
设采光通风口活竖井
无规定
小于等于4平方米
7-9
55
10-30
60-65
1994
4-6
60
主卧12,双人卧9,单人卧6
起居室12
大套5,中套4.5,小套3.5
大于等于3.5平方米
设储藏室或净深不小于0.6米的壁橱
净深不宜小于1.3米
7-9
66
10-30
76
2001
4-6
无规定
主卧12,双人卧9,单人卧6
中小套12,大套14
大套5.5,中套5,小套4.5
至少一间大于等于4平方米
中小套设壁橱,大套设储藏室大于等于1.5平方米
主阳台净深大于等于1.3米,阳光室净深大于等于1.5米